交流促使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進入設計時代的今天,一切皆經過設計,科學家和藝術家們從生理和心理多種角度探尋人類存在的意義,設計師們也在朝著更加透徹的方向努力。
近年來,餐飲行業越來越重視照明設計在空間中的作用,我們團隊這幾年做了很多餐廳的照明設計。托室內設計大發展趨勢的福,餐廳就是一個小型的照明全元素體驗館,多種手法和觀念不停的在發酵碰撞,好的照明氛圍可憩可觀可享,既是展覽空間,也是功能性空間。
好的照明氛圍應該既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人的一生,會經過很多次觀察和思考的過程而成為“我”,認知和表達一樣,人們有選擇的提煉自己喜歡的部分。對照明設計師來說,有些是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可以預判的,而有些則需要靈感和機遇。
回到具體的設計工作中而來,每個項目設計任務完成第一條即理解項目背景。
《乾塘》餐廳,其定位于傳統杭幫菜,杭幫菜淵源多來自宋室南遷,店主做菜講究情懷,與有情懷的室內設計師一起在這200平米的小空間里碰撞出了穿越南宋而來的火花,他們決定做一間有著宋代元素的現代餐廳。
對于照明設計師來說,這就是機遇,機遇就是尊重每一次思想的火花。
在這個辭義濫觴的時代,你需要努力分辨并且不盲從任何別人給予的標簽。照明設計師理解項目,絕不是談論多少標準的照度,多少范圍的絕對科學數值。而且籍由項目背后的文化而明確大的空間方向。宋代抑武揚文,文人們不能討論政治和社會問題,“修道”“至簡”成為士大夫唯一可供的消遣,所以南宋爆發出大量極高水準的藝術作品,陳寅恪先生曾言: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古代美學到宋代達到最高,要求絕對單純,即克制的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
文化即靈感,對于室內設計師是這樣,對于照明設計師也同樣如此。
宋 水仙盆
室內設計師做到了盡可能精煉的提煉宋代文化符號,自南宋而來的至極審美標準對照明設計師的要求當然是不能大刀闊斧的處理空間。細膩、柔和、綿長是我們對這個項目的直接感官定位。
于是問題走到第二個階段:大道至簡的宋代美學如何與照明具體方式的結合出細膩、柔和的終極效果?
我曾經反復在自己的若干小短文里,強調過“克制”兩個字。說易行難,照明設計師的“克制”即是克制住自己使用快速便捷的直接照明手法的自由肆意,改用更多其他間接式、更加細膩的手法,于潛移默化中完成空間介紹的任務。
照明設計走到今天,硬件技術進步飛速,與多種材料、方式結合的照明手法,必將成為主流趨勢。當然這需要照明設計師付出更多的努力。項目效果成敗經常當取決于設計師本身的意志和信念。
(這句話版權屬于韓寒老師)
在需要克制的《乾塘》餐廳,如果拋卻直接照明手法,首當其沖的問題即是桌面照明,就餐區桌面至少500lx以上照度,且顯色性不能低于85,這幾乎是餐廳照明的強條,違反了則影響菜品表現,顧客來餐廳,說到底還是來吃飯的。
所以照明最終和室內設計師一起解決了用“團扇”下的扇墜來做桌面照明的方法,扇面題材取自徽宗瑞鶴圖部分圖形,下掛的銅質吊燈分為兩層結構,底部照亮桌面,光斑務求做到均勻揮灑,扇面作為裝飾,活潑了原先橫平豎直的空間中位照明元素。完成這一步,吃飯這種功能性的活動照明就解決了。
想要把空間效果拔高,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可以通過多種材料質感以及空間結構關系來表達自己的觀念,而照明設計師面臨地挑戰就更加苛刻:如何只用光這種單一的元素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維。
當前國內的照明設計界,專攻科學技術的和專攻設計觀念的似乎都被統一稱為“照明設計師”,但我個人認為“照明工程師”和“照明設計師”理應是兩個范疇。有些項目,需要理性大過感性,有些項目需要感性大過理性,沒有對錯,只是適當的范疇做適合的事情。
在類似《乾塘》這樣的空間里,室內裝飾可說是極盡心思,如果只需要考慮功能性照明,照明設計師就很輕松了,但如果想盡力完美空間,各種元素穿插的亮度最終韻律和諧才是成就結果的關鍵。
《乾塘》是一個完全開敞的店面,視線中的照明決定了室內元素呈現的節奏,其語言穿插的豐富度,高中低位的照明節奏是照明要處理的重點。
中位照明在這里十分重要,它位于商場的中心位置,來往的客人和坐下來的顧客視線的第一層次,即將目光鎖定在組成空間中部結構的屏風、隔斷之上。進門的屏風從位置和尺寸上來說,理應是照明處理的第一層次。
在照明設備確定之前,我們團隊的流程總是需要對照明設備和現場材料進行實樣測試,尤其是這種夾絹的藝術玻璃,如何做到出光長度可控和避免炫光,是照明技術的第一要務。
完成進門的設計任務之后,進入內場以后的視線焦點通常由立面決定,直面大門的立面好在由明檔組成,明檔本身即是店堂的亮點,照明選取了上方架子上的瓷器和下方懸掛的菜牌,用不同色溫界定空間功能定位,以細節處理兼顧立面語言的豐富和亮度結構完整。
背景的小細節組成的亮度結構和前場簡練形狀的屏風組成對比。
在這種體驗性的場所里,照明設計師的任務還需關注到人的心理需求,不能一直亢奮,亦不能一直低落,所謂節奏的把握,當執行先揚——再抑——后揚的控制方法。本案的場地特征是L型結構,在照明節奏上的處理上,各種立面層次已經足夠豐富,被抑制住的頂面在這里只提供了界定位置的作用。照明處理的重點在于穿插的各種立面元素。
經過前場之后,進入右手邊的轉角,室內設計師選擇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提取其白描圖形,以五層玻璃入畫,前后層次分明由玻璃分割畫面虛實,這里是空間轉角的重要元素,照明節奏在“揚”,且需要略低于一級層次的屏風,最終采用的是大功率線型照明設備,背后上方加涂了反光材料,結果可見下圖:
這片玻璃大畫,與經過調整后的地面燈條一起引導了客人前往轉角更深處探索的興趣。
就像建筑師不能只看房子是否結構合理,室內設計師不能只看人體工程學,照明設計師也不能只看冰冷的參數指標。人類發展到今天,上天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是:能感受、能表達。而一切優秀的作品都是有感染力的。
《乾塘》項目的照明設計結果當然也有很多瑕疵,我個人推介這個項目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南宋風?大概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其次是我們團隊在經過幾代的餐廳照明輪回之后,終于嘗試完全拋卻直接照明的方式,以形入畫,將照明融合入空間里,嘗試了通過控制各種亮度的對比,以及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追尋來完成照明設計的自我認知,完成了在室內(至少是在餐廳)領域一個新的照明設計手法。